不久前,市民王女士的老公徐先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。徐先生的QQ邮箱里保存了大量有关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、照片。王女士不知道老公的QQ密码,只好向腾讯公司求助,可交涉后没能拿到密码。腾讯客服人员的解释是,根据腾讯公司与用户之间达成的协议,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所有,用户只是拥有号码使用权。如果被发现用户长时间不使用该账号将被收回,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惯例。用户不能将QQ号码作为个人财产处置,不属于法律上遗产继承的范畴。
据截至今年7月的统计数据,中国的即时通讯用户已高达3.9亿,另有博客用户3.1亿,社交网站用户2.3亿,微博用户也超过了2亿。但相信大 多数网友在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或微博、博客等产品时,都没有认真阅读过安装协议。所以在听到用户并不拥有QQ号码的所有权时,才会大为惊讶。这些网络号码或 网络身份(ID)往往浸透着用户多年的感情寄托,它对于用户及其亲朋好友来说,是一个真实的存在。它似乎不应该因一纸格式的协议,说没就没了。
也因此,有相当数量的网友不能接受腾讯客服的解释。一些专家也纷纷发表评论,指责腾讯自大。
事实上,这些批评都建立在同一宗个案之上,且批评者都有同样的假设——王女士所述都是真实的。但从保护用户隐私权的角度上看,腾讯客服的坚持原 则不但不应批评,反而应得到认可。因为包括用户在内,任何人要使用QQ号(包括查看该QQ号所关联的邮箱里的私人信件、照片),都得知道密码。现在王女士 是在向腾讯客服申请要回密码,那就得遵守用户取回密码的严格程序。否则,非本号用户只要声称是QQ用户的近亲属,就有权得到密码,依赖于QQ号的诸多隐私 权也将暴露于天下,这更是网友们不愿看到的场景。
作为运营商,不能因为某人声称是某用户的近亲属或好友,就向其公布该号码。其实不管是申请要回密码,还是申请继承,王女士都得提供基本的证据, 来证明此QQ号正是其丈夫生前所使用的。而如果王女士提供的信息符合找回密码的要求,也就能正常使用该QQ号,完全用不着履行一个继承的法律程序。
对网友而言,QQ号码或网络ID的继承权固然重要,但还没有紧急到非要解决不可的时候。倒是保管好自己的各类网络密码,更显紧迫和重要。我在一 个论坛看到已有网友声称自己保存了所有重要的网络密码,并立下遗嘱在自己百年之后,这些密码由其近亲属来“继承”。看上去,这是一个可以推广也的确能够有 效避免“继承纠纷”的预防措施。